罐頭異世界 A Can<>Another World
繪畫的未來式:從二次元走向四維時空的雕刻藝術
國內首度以“虛擬現實繪畫” 為主題,
360度影片 | 六自由度原地欣賞 | VR大空間行走
瑞士、美、荷、澳、中、日等9國藝術家/團隊,傾力打造[罐頭]展場
帶您走入畫框中的星月夜、吶喊、原創等10多組作品,
以第五空間透視法,感知藝術的故事
罐頭異世界 A Can<>Another World
"據我所知, 無論過去或現在,
我都不屬于任何人…我的命運就是隨遇而安,這與代表任何一種文明毫不相干。
真實地面對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事。” -鮑勃.迪倫 Bob Dylan 1941-
展期:2019.10.19-2020.01.19
工作日/節假日:11:00-19:00 每周一閉館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4598號(藝倉美術館沿濱江向北150米)
1962年7月9日,位于美國洛杉磯的斐勒斯藝廊(Ferus Gallery)展出了32幅坎貝爾的湯罐(Cambell’s Soup Cans, 1962),每幅作品統一的外觀展示湯罐不同口味,看起來彷佛正在貨架上待售。這是罐頭形象首度登上臺面成為藝術品,也是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首次個展。沃霍爾以對戰后美國藝術主流抽象表現主義的叛逆,從大眾消費文化和新媒材技術另辟蹊徑所創作出的”低級”主題(low motif)坎貝爾湯罐,成了最鮮明的波普藝術ICON。
第二季ROOM V虛擬現實藝術展《罐頭異世界》,藉由六零年代經藝術家之手,搖身一變成為反主流創新圖像的罐頭,呈現時代更迭中變與不變的社會語境和對應思考。誠如法蘭克福學派大將馬庫色(Herbert Marcuse) 在《單向度的人》所言,“在發達工業文明里,普遍存在一種舒適、順暢、合理且民主的不自由”,環境和科技技術在變,在經濟增長和消費主義的驅動下,各類媒體和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社會看似洋溢著「幸福意識」和「虛假需求」氛圍,不變的是時間壓縮以及量化指標夾殺下,人文價值的稀釋, 剩下一個空虛蒼白、扁平的人。
《罐頭異世界》以虛擬現實媒體造境,帶領大家走入另一個世界中:和來自荷蘭、澳洲、美國、瑞士和國內VR導演、畫家一起造夢─縱身潛入海底迷宮隧道,穿越到19世紀瑞士象征主義藝術家勃克林的《死亡島》、瓦洛頓的木刻名作《親密關系》寢室書房,進入《北境之夜》體驗北歐雪夜的浪漫,以虛擬現實視角和梵高、達利、孟克的經典作品交會;再搭乘荷蘭藝術家拜爾斯麥的黃金時光機,穿梭其作品《波普藝術城市》中,如同六零年代反文化運動的不追隨主流,做一個面對自己,精神上解放的自由人。
然而,在這個訊息紛來沓至的五花八門世界里,是時候不把心靈只當成通道, 任由各種訊息和感覺直接穿過來又穿過去。關上門, 空間才會出現,才能靜心思考,活躍大腦…
請君入罐。
展品介紹
波普時代——通俗與藝術,諷刺與反叛,一場精彩的視覺之旅
CREAM OF MUSHROOM SOUP
時間機器 TIME MACHINE
雷恩·拜爾斯麥Rein Bijlsma (荷蘭)
2018 | Tilt Brush/VR 5分52秒
我們正處在一個幾乎沒有秘密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能被解釋和回答。能讓我們的經歷和所見感到驚奇、懸疑的空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對于理性和科學方法的信念。多年來人們試圖在書本、繪畫、思想和發明中逃離現實,并經由創造實現腦中的想象世界。
藝術家打造了一臺時光機,布置了黃金般燦爛的大小齒輪不停轉動,隨處噴射出色彩斑斕的煙花,與其說是座機器,更像是個迷你游樂場。假設藉由時光機可以一一解答印證過去和未來存疑的所有問題; 那么,現實與想象之間還存在界線嗎?意即,想象還會存在嗎?
TOMATO SOUP
波普藝術之城 POP ART CITY
雷恩·拜爾斯麥Rein Bijlsma (荷蘭)
2018 | Tilt Brush/VR 5分24秒
上個世紀六零年代,當時氛圍正逐步從二次大戰的恐懼中恢復過來,守護著傳統價值觀,相信明天會更好。而在這富足安逸的表象下,年輕人和藝術家們以音樂和藝術創作打破陳規,對抗社會不公。如此成長背景促使拜爾斯麥在進行照相寫實和超現實主義繪畫創作同時,也尋求突破傳統媒材(油畫顏料、畫布等)和空間(壁面、二維形式)的可能性,因而進入了虛擬現實繪畫世界。
《波普藝術之城》是向六零年代的反主流藝術家致敬的VR繪畫作品,在虛擬現實空間中,重繪了安迪?沃霍爾、李奇登斯坦等將普及廉價的大眾文化成為藝術表現題材形式的波普大將作品,民眾梭游在這座個性城市,感受藝術家在VR繪畫創作上,將新舊技術美學相結合,創造出屬于自身語匯的超現實繪畫成果。
雷恩?拜爾斯麥Rein Bijlsma
荷蘭藝術家雷恩?拜爾斯麥2016年拿起Tilt Brush 畫筆時, 已63歲,短短三年間所累積發表的作品數量和質量,遠超過年輕一輩創作者,并應邀到紐約、迪拜展覽和現場創作表演。原本從事照相寫實、超現實主義油畫傳統媒介創作的拜爾斯麥也從此跨入新媒體藝術之列。
新舊媒體的轉換,讓拜爾斯麥非常享受新創作方式所帶來的繪畫空間、速度、多媒體的變革,在虛擬現實世界中作畫,他可以不再局限于紙張或畫布、所處房間的尺寸,其所展現的空間可以無限大,從數米延伸到數百米,藝術家在對象物周遭游走,對作品增減、涂抹,傳統作畫方式已成為雕塑和繪畫的迷人結合。拜爾斯麥也借鏡油畫創作經驗,作品中特別注重光線以及顏料堆疊所煥發的光澤,并擅用拼貼、挪用等創作技巧,呈現VR繪畫與古典銜接的另一種厚沉的夢幻。
黑白灰境——最簡單的色彩,最直接的表達,引發最深刻的思考
BLACK BEAN SOUP
死亡島 ISLE OF THE DEAD
阿諾德·勃克林 Arnold B?cklin (瑞士)
DNA Studios (瑞士)
2017 | Cinema/VR 5分32秒
十九世紀末期象征主義藝術家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ocklin,1827-1901)為瑞士象征主義藝術家,出生于瑞士巴塞爾,早年就讀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1848年到巴黎,深受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作品影響,傾向于神話題材和富有深刻哲理的想象風景畫作品。1850年·勃克林移居意大利,于羅馬和佛羅倫薩鉆研古典藝術。代表作有《拉琴的死神/與死神的自畫像》、《死亡島》等。
《死亡島》系列為勃克林最著名的代表作,共有五幅作品,充滿神秘、幻想的氛圍,古典的建筑充斥其中,表現死亡和神秘、憂郁的場景。其中第四幅在二次大戰期間被摧毀;第三幅曾被希特勒珍藏掛在元首辦公室顯眼處,本次所選即為此幅。這是一座作為陵墓的海上孤島,神秘莫測的死亡之地。一葉小舟上,白衣的死神靜立于船首,把逝者渡往不歸之地。整個畫面籠罩著沉重的黑暗,島上明亮的石屋和參天黑暗的柏樹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死亡島》深刻地將死亡渲染如一場心靈之旅。而勃克林本人生前從未在公開場合解釋過這系列作品,只聲明他繪畫的目的是使人做夢,預告了20世紀歐洲超現實主義的誕生。
CONSOMME SOUP
親密關系 INTIMACIES
費利克斯·愛德華·瓦洛頓 Félix Edouard Vallotton (瑞士)
DNA Studios (瑞士)
2018 | Cinema/VR 6分36秒
費利克斯·愛德華·瓦洛頓(Félix Edouard Vallotton,1865-1925),瑞士/法國籍納比派畫家和版畫家,為現代木刻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出生于瑞士洛桑的中產家庭,1882年移居法國巴黎就讀朱利安學院。1891年開始木刻版畫創作,結識納比派其他年輕藝術家,保持了終生的友誼。瓦洛頓于1925年在巴黎病逝,享年60歲。畢生共創作了逾1700幅油畫和200幅版畫,作品藏于巴黎奧賽美術館、美國國家美術館等,今夏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特別舉辦其大型回顧展(6.3-9.29,2019),精采的油畫與木刻作品再次喚起對于這位久違藝術家的記憶。
瓦洛頓繪畫主題喜歡描寫家庭場景,通常描繪的是類型,而不是針對個人,以旁觀者的姿態避開強烈的情感表達。其敘事圖像功力在《Intimacies》達到高峰,該系列1898年由Revue Blanche出版一系列十件作品,描述了男女相處情感的緊張關系,作品中的女主角Misia收到瓦洛頓以她為靈感創作的木刻版畫,即寫信對藝術家傾訴自己的感覺和愛惡:一段關于愛情、婚姻、背叛等難以言說的親密關系。
DNA Studios
成立于2013年,DNA Studios致力打造創新的數字媒體項目,包括視頻游戲、動畫電影及虛擬現實(VR)。
DNA Studios位于瑞士風景如畫的布勒小鎮,由4個合作伙伴于2013年成立,旨在創造瘋狂有趣的數字媒體項目,包括視頻游戲,動畫電影和虛擬現實(VR)等。年輕的導演/新媒體藝術家Martin Charrière在法國L'Atelier API學習傳統動畫兩年后,回到家鄉與3個好友─編劇加上兩位程序員共同創建了DNA Studios,負責游戲和電影的動畫設計制作,幽默清新的風格獲瑞士法語廣播電臺邀請共同制作”unframed”虛擬現實系列影片,并入圍威尼斯影展VR獎項。
CELERY SOUP
失落的靈魂 PURGATORY
崔維斯·凡·贊恩Travis Van Zanen (澳)
2018 | Tilt Brush/VR
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盲目而忙碌,殊不知自己正在被更加強大的力量所掌握,當一切都被操縱,我們是否還保有自己的靈魂?
作品原文名稱為“煉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盲目而忙碌,殊不知自己正在被更加強大的力量所掌握, 盡頭遠方亦不知為何處,人們無意識地著墜落,一個接著一個….。耳邊響起如銀鈴般孩童游戲的嘻笑聲,夾在兒時回憶與茫茫未知的前景之間,有時遠方喚起的渴望也許并非是引向陌生之地,而是歸家的召喚。
崔維斯·凡·贊恩 Travis Van Zanen
作為一位自由藝術家,澳大利亞藝術家凡贊恩以疏落跌宕的筆觸作為印記,自在地穿梭在各種媒材之間,他做音樂DJ, 也進行繪畫涂鴉,以及虛擬現實藝術,端視不同的場域將不同媒體效果最大化。凡贊恩和不同團隊一起交流、創作,如同精靈般不受制于VR技術局限性,創作出民眾體驗藝術的另一種更有機、有趣且富有新意的互動與共鳴。
一米畫廊——一米見方的空間,跨進畫框的世界,VR畫作的獨特觀賞體驗,狹小空白與生動宏大的鮮明對比
CHICKEN CORN SOUP
永恒的記憶/薩爾瓦多·達利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BY SALVADOR DALI
詹姆斯·艾德斯 James Eads (美)
2018 | Tilt Brush/VR
詹姆斯?艾德斯James Eads
生活在洛杉磯,是一個超現實主義印象派畫家。從傳統的印版畫法到新媒體,他通過各類媒材積極探索靈魂與人類的連接。
MINESTRONE SOUP
吶喊/愛德華·蒙克 THE SCREAM BY EDVARD MUNCH
艾斯黛拉·謝Estella Tse (美)
2018 | Tilt Brush/VR
艾斯黛拉·謝Estella Tse
華裔美藉藝術家Estella Tse是一名創新的視覺設計師,擅長綜合利用AR、VR技術,來進行創作和敘事。Estella是Google、Adobe、Cartoon Network Studios的客座藝術家,經常在世界各地表演新媒體繪畫及演講。
ONION SOUP
星月夜/文森·梵高 THE STARRY NIGHT BY VINCENT VAN GOGH
幻維數碼 (中)
2018 | Tilt Brush/VR 2分28秒
維數碼 Motion Magic
成立于2000年,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旗下影視多媒體創意制作基地,也是國內最早探索VR技術的團隊之一。
GREEN PEA SOUP
神奈川沖浪里/葛飾北齋 THE GREAT WAVE OFF KANAGAWA BY KATSUSHIKA HOKUSAI
關口愛美 Aimi Sekiguchi(日)
2018 | Tilt Brush/VR
Aimi Sekiguchi關口愛美
從日本偶像歌手到備受關注的VR“虛擬現實”藝術家,關口愛美在社交媒體上創造百萬以上的瀏覽次數。于日本、美國進行多場巡演。
?
罐頭世界——定制原創VR作品,令人驚喜的平行次元
FISH SOUP
罐頭物語 TIN TIN STORY
李阿當 Dan LI(中)
2019 | Tilt Brush/ VR
一個魚罐頭引發的思考,一條咸魚的內心世界,超長VR畫作,真正實現畫中游走的奇妙體驗。
BEEF & BEAN SOUP
北境之夜 NORTHERN NIGHTS
薩拉·菲恩 & 劉超杰 Sara Phinn & Olivia Liu (美、中)
2019 | Tilt Brush/VR
坐在上海的濱江觀賞挪威雪夜的極光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打開驚喜的罐頭,你才會知道。
策展單位
ROOM V VR ART STATION
從媒體(media/medium )角度檢視探索VR內容,針對此處于硬件技術、樣態和內容不斷更新迭代的變動媒體,追蹤發掘當下科技與藝術的集合。第五空間,并非一個“時空”的概念,而是一個意識的空間,體現了意識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相互反應。從2018年于藝倉美術館首度虛擬現實藝術展打開視野,2019年進一步以POP-Up形式落于美術館外廊橋公共空間,與民眾零距離互動,演繹虛擬現實在藝術、科幻時尚、教育與技術高度。期待此VR玻璃魔盒成為民眾抵達第五空間的幻境入口,體驗新興媒體創作解放知識系統和美學觀念下的全新語境。